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35岁,为什么注定被“歧视”(2)

真的只是这样吗?

硅谷创投教父史蒂夫霍夫曼一语中的,指出了资本的“阳谋”:

他们不关心员工,只关心利润

年轻人“便宜、听话、能熬夜”,35岁以上员工则被默认为“家庭负担重、身体机能下降”。

雇佣应届毕业生可以拿到政府补贴,而雇佣中年员工不仅更“贵”,还要倒贴更多的假期。

35岁,为什么注定被“歧视”

来源:中国政府网截图

一番精打细算下来,“老”员工的十年经验,自然抵不过应届生的“青春红利”。

令人意外的是,从官方消息看,“35岁”门槛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报考公务员的年龄上限为35岁。

这一年龄限制延续至今。国企、事业单位的部分岗位甚至出现报考年龄按照学历分段设限,如硕士32岁、本科27岁。

35岁,真可谓是:考不了工,进不了厂,连看病都要多一步,看破红尘出家也没条件了。

35岁,为什么注定被“歧视”

图源:小红书

35岁,为什么注定被“歧视”

可矛盾的是,我国最新发布的人力资本报告显示,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为39.72岁。这意味着,中年劳动力,依然是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