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小米汽车事故5大疑问待解 雷军深夜发声:“我必须站出来 代表小米承诺!”(3)

要知道,在中保研、中汽研对汽车碰撞安全的测试中,对撞击时车辆的测量时速是64.4km/h,允许有±1公里/小时的浮动。

“97km/h撞击时速所产生的能量是小偏置测试的2倍,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被动安全做得再好,也很难抵住冲击。”一位熟悉车辆制造安全的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而在这种情况下,电池包的状态也是不可控的。

官方在1日晚间回应称,“基于目前已知情况,我们仅能确定,事故车起火并非部分网传的”自燃“,推测系猛烈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整车系统严重受损导致。”

“电池跟电池之间有隔热板,国标规定一个电池起火以后,在5分钟之内是不能蔓延到其他电池上的,防止热失控。但是如果碰撞的强度过大、速度过快,异物会把电池刺穿,这种情况下的失控速率会很快。这种极端工况在实验室是做不出来的。”一位电池专家告诉我们。

汽车碰撞时,3位少女是什么状态?

强烈撞击下,车辆也会产生很快的加速度。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会产生加速度,在工程学中,用来描述加速度大小的术语是G值。简单理解,几G就是几倍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的加速度。

当G值过高时,人体的血液循环会受到严重影响,血液会向身体下部聚集,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引发意识丧失。

人类对G值的耐受力在不同方向上的加速度会有不同,超过一定阈值就可能出现意识丧失:

* 正向的加速度,人体平均耐受的G值约为4.5G(以2G/s的速率增加)或5.4G(以1G/s的速率增加);

* 侧向加速度,人体的耐受能力约为±2G。

目前小米官方并未公布当时车辆在撞击时的加速度,但叠加时速、撞向护栏的角度,当时用户可能出现短暂昏迷,导致无法自救。

车门到底能不能打开?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