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钟睒睒的助农新实践——改造云南茶

“之前当地茶农卖鲜叶就2块8一斤,我们去年收购价是4块一斤,光这1块2的差价,就让茶厂的农民多赚了400多万。”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媒体见面会上如是说。

钟睒睒的助农新实践——改造云南茶

这是钟睒睒过去一年来第4次来到景东。他告诉在场媒体,农夫山泉所有项目中,他考察次数最多的地方就是景东。而为什么频繁来景东,是因为“茶产业是当地农业农村特别重要的产业,对于助农和助力当地经济来说也是最容易立竿见影的”。

“比我们自己赚了400多万还开心”

从收茶和捐建现代化的茶厂入手,在当地发挥标杆性的引导作用,进而有效带动当地茶产业的工业化和标准化建设,再带动当地茶农有效增收。这是钟睒睒想联合各方“陆羽”推广云南茶的助农新实践。

“浙江如果没有(茶圣)陆羽,就不会有龙井,也不会有紫笋。云南就是缺了一个像陆羽这样的人。希望大家在重视三农过程中,成为各种各样不同的‘陆羽’,一起来介绍云南茶文化”。钟睒睒坦言,云南的茶的质量这么好,好到觉得做饮料原料有点可惜。但杂菌防治工作等工作确实有待改进,而这正需要工业企业站出来,一起来解决问题。

在云南未捐建茶厂前,农夫山泉于去年秋季曾在当地收购了一批秋茶。南涧县的周红海正是多家获得农夫山泉订单的茶厂老板之一。

钟睒睒的助农新实践——改造云南茶

去年5月,周红海与农夫山泉签订了协议,他的茶园成为了农夫山泉在全国合作的60余个自采茶园之一。不过,由于设施设备跟不上,外加加工方面有一点问题,而农夫山泉对茶的要求又十分严格,周红海实际并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量履约,只交付了300多吨。

“要求是真的高。每一批加工出来的干茶,每天乃至每个小时都要茶汤留样进行品尝,以达到东方树叶茉莉花茶‘花香茶味’的统一标准。不光基地管理员会过来,农夫山泉的品控和研发人员都要过来喝,最后总的抽样还要寄到农夫山泉总部进行100多项农残检测。”周红海如是说。

但即便如此,与周红海茶厂合作的茶农还是深切感受到了变化。37岁的彝族茶农郑家崔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坦言,去年农夫山泉过来收茶后,她所在的龙平村斯须乐村民小组成员收入就有显著增长。以她家为例,每亩茶园的年收入从3000多元提高到了4000多元,家里10亩茶园,一下子就增收了1万多元。

钟睒睒的助农新实践——改造云南茶

从记事起就开始采茶的左正兰告诉记者,之前她家做茶主要是靠天吃饭,通常只采春季茶,手工加工后拿到集市上去卖,卖不起价格,也没有固定的收入。与农夫山泉合作后,不仅秋茶也可以收了,收入也有了盼头。“我现在51岁了,两个小孩都在外面打工,现在收入有了稳定的来源,我也在考虑让孩子们回来家里,更好经营茶园。”左正兰如是说。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