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突围向“新” “外贸第一大省”如何在风浪中破题

5月9日,距离美国挑起所谓的“对等关税”正好一个月,“外贸第一大省”广东高规格召开了一场“特别”的座谈会。

“特别”之处在于会议主题和参会人员:15家企业中,有12家来自全国各大电商平台。会议主题则聚焦“电商平台助力内外贸一体化”。

这场会议也颇有“功夫在诗外”的意味:遭受冲击的虽是外贸企业,但“解题者”却从不仅限于外贸企业。通过电商平台的流量、数据和技术优势,精准对接国内的消费需求,能让广东的外贸优品也能顺利转场,同样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破题之道”。

突围向“新” “外贸第一大省”如何在风浪中破题

既问“短计”,也问“长策”:面临的是全新的市场和挑战,外贸大省广东如何着眼当下,以变应变?国际贸易环境疾风骤雨,广东又将如何在挑战中开好“顶风船”?

“内循环”里看韧性:风浪中如何“转场”?

“从长远来看,外贸企业需要注重产能转化。”与会的平台企业负责人黄晓敏认为,外贸企业需要将目光转向国内,就要求外贸企业找准定位和相应产品。

适应新环境,作出新变化。对一路从风浪中走来的广东外贸企业而言,产能转化不仅意味着市场环境的转变,更意味着市场策略的深度转变。在众多转型行业中,就有一条来自广东本土成长起来的“鱼”,“游”出了新的天地。

突围向“新” “外贸第一大省”如何在风浪中破题

如果不是“关税战”,可能连很多广东人都不知道,以制造业“当家”的广东同样是中国“罗非鱼养殖大省”。在被誉为“中国罗非鱼之都”的广东茂名,这里去年罗非鱼产量突破27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31.5%。2018年,当时出口市场相对单一、美国市场占大头的广东罗非鱼产业,就遭遇严重挫折。

而这一次,不少罗非鱼从业者们虽然对短期出口市场确实有点担心,但对长远发展前景都表现淡定。不少从业者告诉我们:其实在上一轮关税风波后,很多企业一边“硬扛”一边找出路,罗非鱼也主动“游”向了新市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市场同样不是一天之内培育的。在过去几年,企业深耕国内市场的消费偏好,开发适应国内消费者饮食习惯的产品。品牌打造、消费者需求大数据分析、市场运营,电商平台成了不少企业的“标配”。原本不怎么被国内市场接纳的罗非鱼,也成功在中国人的舌尖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突围向“新” “外贸第一大省”如何在风浪中破题

一条鱼身上,浓缩了不少大湾区外贸企业这几年的“转场”之路:传统外贸市场固然重要,但粤港澳大湾区有1.5亿人实时在粤人口的“高人气”和1900万市场主体的大市场,同样是发展的“后劲”所在。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