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公募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解读《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6)

以市场化机制为桥

平衡短期增长与长期竞争力

中国基金报:这些政策举措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如何平衡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科技竞争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李湛:《政策举措》本身就是着眼于通过提升长期科技竞争力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短期内,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比如研发、人才培养,可能不会立刻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甚至会增加成本。但从长远看,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强大的科技竞争力,才会在不久的将来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不断的内生动力。金融政策在支持科技创新时,应鼓励“耐心资本”的形成,给予真正有前景的长期项目足够的支持和容错空间,避免因为追求短期回报而牺牲对未来竞争力的培育。

魏凤春:政策需以市场化机制为桥,衔接短期增长与长期竞争力。短期可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工具,靶向支持商业化前景明确的科技项目,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稳住经济基本盘;长期则依托创业投资、资本市场等制度设计,容忍试错周期,向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等“卡脖子”领域倾斜。

以动态考核机制约束资金流向,既让成熟技术加速产业化反哺增长,又为原始创新预留“耐心资本”,通过跨期资源配置的“双重节奏”,实现增长动能与科技势能的螺旋式提升。

邓海清:通过优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短期经济增长。通过加强财政政策对科技金融的引导和支持,鼓励长期资本参与科技创业投资,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引导金融资源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国家的长期科技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

加大对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为科技研发创新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