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培育脑机接口产业,南京发力

如何捕捉和识别脑电波?如何借助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尽早诊断脑疾病诊疗,帮助意识障碍患者康复?可穿戴设备如何与脑电波结合,让大脑发出意念直接操控机械臂……

7月22日,一场关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大讨论”“大合作”在江苏南京展开,一幕幕科幻电影里的场景,逐一走进现实。当天,来自政产学研医的数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赴由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的脑机接口产业培育大会,共话技术创新前沿,共启产业合作新篇。

脑机接口是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未来产业,被业内视为下一个生物医药的革命性技术突破口,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之一。近年来,南京抢抓发展机遇和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脑机接口产业,量身定制培育产业发展的“路线图”。会上,国产首个侵入式深脑电生理记录与刺激设备——明瞳(南京企业研制)等一批成果首次公开亮相;《南京市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创新突破行动方案(2025-2030)(征求意见稿)》等一批加快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的政策、行动方案发布。

培育脑机接口产业,南京发力

因地制宜:发展脑机接口产业,南京发布五年行动方案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被形象地誉为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从现实意义上来说,这一技术能显著改善患有严重运动障碍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大会致辞环节,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介绍说,在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和产业培育方面,南京有先发优势。一是布局较早。南京江北新区、鼓楼区、栖霞区依托各自比较优势,先行谋划建设脑机接口产业载体和平台,在医疗、康养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初创企业。二是研发较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电科14所等高校院所积极推进脑机接口领域研发平台建设,获批类脑智能技术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类脑计算、多模态脑机驱动等领域研发走在前列。三是基础较好。与脑机接口关联的人工智能(软件)、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等产业在南京蓬勃发展,今年上半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南京还拥有三甲医院30多所,康养需求旺盛,将为脑机接口产业化提供充分条件。

周红波表示,正是基于上述基础和条件,南京将面向2030年实施脑机接口产业创新突破行动,加快推动政产学研医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脑机接口产业高地。今年以来,南京正以系统思维整合科研、医疗、平台等多方资源,推动源头创新、场景开放、金融赋能、强链补链。接下来,南京还将在增加技术源头供给、加快产业科技融合、促进创新主体集聚、推进包容审慎监管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脑机接口产业体系化培育模式。

会上,《南京市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创新突破行动方案(2025-2030)(征求意见稿)》、“江苏省脑机接口共性创新和产业服务平台”等政策和平台同步发布;南京大学脑机接口研究院、江苏脑机接口研究院揭牌,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联合体授牌。

培育脑机接口产业,南京发力

成果亮相:技术走出实验室,创新平台与应用场景强强联合

大会发布了南京在脑机接口产业方面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其中不少技术都是首次公开亮相。

例如,中国电科首席专家尹奎英团队,开发出用于阿尔茨海默症干预的经颅磁治疗脑导航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团队,开展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与多维力感知技术研究,攻克了空间六维力传感器等“卡脖子”难题;南京山海医疗自主研发的“电生理记录和刺激设备”即将获批,成功实现DBS(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神经电生理系统的国产化替代。

培育脑机接口产业,南京发力

与此同时,南京加快推动场景开放,搭建技术产品首用“试验场”,让技术成果走出实验室。今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为高位截瘫的张女士,进行了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这是江苏第一例、全国第四例手术。神经外科主任王慧博教授表示,目前,江苏省人民医院已成功完成2例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均针对脊髓损伤导致的手部功能障碍。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