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有品牌销量暴跌90%,白酒厂集体押注低度“救命酒”

有品牌销量暴跌90%,白酒厂集体押注低度“救命酒”

导语:下行压力下,低度化成为酒企集体动作。仓促上阵、动机复杂的“创新”,是破局良策,还是一场注定难以为继的表演。

“某酒厂最近一个月销量暴跌了90%”,近期,一条恐慌性消息在白酒行业内疯传。

与此同时,一股前所未有的“低度潮”,正席卷白酒头部企业。

据笔者从业内了解,五粮液(000858.SZ)9月将推29度新品“一见倾心”;泸州老窖(000568.SZ)宣布28度国窖1573研发成功,16度、6度产品已在测试;水井坊(600779.SH)计划在特定区域试水38度以下产品;酒鬼酒(000799.SZ)动作更猛,33度、28度、21度、18度产品箭在弦上,并明确提出“两低一小”(低度酒、低端酒、小瓶酒)战略,甚至联手胖东来推联名酒。

有品牌销量暴跌90%,白酒厂集体押注低度“救命酒”

有接近酒企的人士向笔者透露,部分酒企管理层的初衷是,在行业下行周期,原有主力产品、赛道压力大的情况下,寻求拓展新的产品赛道,获取增长空间。

这看似是酒企主动拥抱消费降级、寻求年轻化的集体转向。但,一个核心问题被忽略了。

行业下行趋势早已显现,年轻人远离白酒也非一日之寒,“低度化”直到此刻才汹涌而至,仓促的“集体行动”能给谁续上命?

01迟来的低度化

骤然升级的政策压力,显然是低度化白酒的关键推手。

本次“禁酒令”发布最初,白酒业界并未引起过高重视。但随着从中央到地方,针对公务、商务宴请中高档白酒的禁令范围更广、执行更严、措辞更明确,直接冲击了高端、次高端白酒的核心商务消费场景和礼品市场。

赖以生存的“主战场”被政策强力压缩,寻找“替代出路”成为当务之急。

低度酒、小瓶酒、联名款,因其价格相对较低、形象更“亲民”甚至带点“休闲”色彩,被业内视为一种可能的契合消费降级的出路或缓冲地带,尽管其实际效果存疑。

更深层且更具强制性的驱动,则来自股东的压力。

面对可以预见的“不乐观”业绩和持续低迷的股价,管理层“必须做点什么”来回应股东的业绩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低度酒并非新概念。

泸州老窖的38度国窖1573,作为目前唯一成功的案例,已运作多年,年营收近百亿,占据其1573销量的半壁江山。

其成功有其特殊性。38度国窖1573主要在京津冀、江苏、浙北特定区域的商务次高端市场流行,依靠主品牌势能,切入了当地饮用习惯,且未显著伤害品牌形象。

有品牌销量暴跌90%,白酒厂集体押注低度“救命酒”

7月16日国窖1573价格,图源:公众号名酒价格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