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数据“锁在家里”,AI难为无米之炊!传统开源模式失灵,更高阶“开放”在哪(3)

从“开源”到“开放”,亟需共建新生态

面对AI时代的挑战,传统开源模式渐显乏力,破题抓手在哪里?多位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构建一个更高维的“开放”解法。

开放数据的核心是“数据资源的有条件共享”。回顾人类的数据开放史,本身就是从封闭走向分层开放的进化过程。所以,从开源到开放,并非倒退。例如,互联网早期“黄页”都主动公开电话号码,而现代隐私保护法则要求“最小必要”等原则,这不是倒退,而是数据管理的升级。

开放数据通常附带场景限制,如禁止商业滥用、需脱敏处理,且不允许修改原始数据,目的是释放数据价值以支撑AI训练与科研分析。以医疗数据为例,需去除隐私信息后开放,且仅限科研使用,不得修改原始属性。

如专家们所说,“开放更具有长远的价值”,其范畴涵盖标准、API、平台等多个维度。AI时代,开放架构(如分层接口标准化)比单纯开源代码更易推动二次创新,适配AI快速迭代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陈左宁指出,AI时代,设计精良的“开放架构”可能比完全公开的源代码更有意义。从“给代码”到“给接口、给标准、给合作框架”,将能让不同创新者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如底层硬件适配、上层应用开发)便捷接入与贡献,大幅降低协作门槛,构建高效创新生态。

2025 CCF中国开源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和CCF开源发展技术委员会承办。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