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固态电池多项新突破!资金抱团设备股(附股)

固态电池领域接连迎来突破!

据新华社报道,10月7日中国科学院等黄学杰团队在《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上发表了全固态电池研究的最新论文。

上述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为其走向实用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经测试,基于该技术制备出的原型电池经历数百次循环充放电后,性能依然稳定,远超现有同类电池水平。据介绍,这种新设计不仅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还能让电池更耐用,未来有望为人形机器人、电动航空、电动汽车等领域带来更安全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美国马里兰大学固态电池专家王春生教授评价道:“该研究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瓶颈问题,为实现其实用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也用一项“分子尺度”的创新,大幅降低了固态电池的界面阻抗、提升离子传输效率,相关成果登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另据中国科学报,近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孙学良团队与合作者开发了一种新型超离子导体,为实现高性能全固态电池,特别是在极端环境下具有优异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在《科学》发表。

实验结果显示,研究团队所构建的全固态电池在室温条件下实现了高倍率(3C)充放电超过4000圈的稳定循环表现;更为突出的是,在极端低温(-50℃)环境下,电池在0.1C电流密度下仍可稳定循环超过2000圈,展现出卓越的低温循环稳定性和可靠性。

产业化已进入“冲刺阶段”

固态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明星”代表,该行业的研发和应用进展一直牵动着业界的神经。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