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储能产业加速发展仍需多维破局(2)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国家能源局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项目,涵盖10余种技术路线,形成“四梁八柱”政策框架;福建等地新型储能制造业集群加快形成和成长,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初步构建。

大会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柳新岩发布了《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其中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目标为1.8亿千瓦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预计超过2.4亿千瓦,到2035年将达到3亿千瓦。

行业挑战依旧存在

尽管新型储能行业发展趋势向好,但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一些挑战。

在业内人士看来,必须坚守储能安全底线。根据不完全统计,到2025年5月份,全球已发生了167起储能安全事故。随着储能系统调用频率提高,储能电站安全面临更大考验。

曾毓群认为,储能的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宁德时代在材料选择、开发设计、极限智造、实证测试等方面构建起多级安全体系,将电芯安全失效率从PPM级降至PPB级,也就是十亿分之一。

当前,储能行业价格竞争激烈。曾毓群指出,过去3年间,储能系统均价下跌约80%;近期,某个集采项目的中标价格甚至低于0.4元/瓦时,严重偏离成本。他认为,低价必然带来减量、减配,为行业埋下了质量安全隐患。

“反内卷”不仅关乎储能行业利益,更关系到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多家企业反映,国内的“价格战”已经蔓延至海外市场,企业盈利能力严重下降。同时,利润下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将削弱中国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多位储能企业负责人认为,在资本加持下,不少企业选择了走捷径,倾向于抄袭和复制,而不会自主创新、自主研发。

此外,行业无序扩张态势明显。目前,累计注册储能企业已经超过30万家。曾毓群预计,全面市场化将加速行业洗牌,3年内大批储能企业将会被淘汰,一大批电站将面临无人维护的境地。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