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江海奔流,“苏”写新篇(2)

——“苏大强”,强在经济底盘坚实、结构向新。

看总量,2024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13.7万亿元,增量全国第一;全省制造业增加值4.66万亿元,占全国约14%。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比全国增速高1个百分点。

看结构,2024年,江苏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首次突破50%,达50.7%,并于今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51.8%。

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到新能源、物联网,江苏多个新兴产业已在全国领跑;面向商业航天、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更前沿领域,江苏正加速布局、奋楫争先。目前,江苏未来产业核心企业总数超3100家,营收规模超75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一如绿茵场上,既有传统劲旅稳扎稳打,亦有新锐队伍异军突起,江苏经济则在传统产业稳进与新兴产业突破中,不断夯实底盘、优化结构、延续精彩。

——“苏大强”,强在区域特色鲜明、协同共进。

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科技仪器——江苏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产业中,苏州一城独占这三席,尽显最强地级市风采。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从硅片、电池、组件,到辅材辅料、装备制造、应用系统、组件回收,分布在苏南、苏北的盐城、常州、宿迁、淮安四市构建起了完整度超90%的光伏产业链,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截至目前,江苏已累计培育1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全国第一,并实现全省13个设区市全覆盖。

产业的均衡,带动了区域的均衡。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苏南与苏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值已缩小到1.8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到1.80,江苏成为全国区域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这种均衡,也正是“十三太保”敢于自嘲的底气所在。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