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江海奔流,“苏”写新篇(5)

——政府精准赋能,以高瞻远瞩谋篇布局,以因势利导聚合要素,构建产业新生态。

2024年底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超600家,产值达2512亿元;拥有华润微电子、长电科技、SK海力士、华虹无锡、卓胜微等一批龙头企业;构建起从设计、制造、封测到材料乃至设备的全链产业集群……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不仅成为城市的名片,更在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烙下了深刻的“太湖印记”。

回望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产业底蕴的先天优势、龙头企业的集聚牵引、地方政府的顺势而为与高位谋划缺一不可:1963年江南无线电器材厂开展半导体晶体管生产,产业起步;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无锡先后承担了国家微电子“六五”“七五”和“908”工程,组建无锡微电子联合公司,以原华晶集团为主体建成国内首条6英寸CMOS生产线,成为国家南方微电子工业基地,为我国培育早期集成电路产业人才。

“华晶在当时被誉为国内半导体的‘黄埔军校’。我们公司创始人早年就在华晶工作,创业时选择回到既熟悉、产业链配套齐全且氛围又好的无锡。”新洁能董秘肖东戈告诉记者,本地完备的产业链为公司解决了大量配套问题,让公司得以专注设计,逐步成长为半导体功率器件龙头。

江苏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对产业的规划,更多是因势利导,立足各城市的资源禀赋,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同时,积极组织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找订单、拓市场。”

不直接下场指挥,而是通过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打造最优赛场,让每支队伍的潜力充分释放,让每场赛事的体验充分提升,这正是“苏超”中有为政府的风采。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江苏以其持续的实践探索,不断丰富着“强富美高”的时代内涵,并以科技创新、区域协同、金融赋能等方面的扎实作为,为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省域实践。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