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同兴科技郑光明:战略转型见成效 钠电与CCUS第二增长曲线快速推进(2)

回顾公司发展,同兴科技曾面临钢铁、化工、造纸等下游行业景气度低、市场竞争激烈及自身运营效率不足等多重挑战。对此,郑光明坦言,企业发展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24年是我们战略破局的关键年。”郑光明表示,面对业绩下滑压力,公司果断启动两大变革:一是组织变革,放弃传统科层制,成立工程事业部、催化剂事业部、CCUS事业部,让决策更贴近市场,运营效率大幅提升,2024年运营成本较2023年下降4557.94万元,同比下降6.21%,人均创利同比增长62.30%;二是战略聚焦,集中资源攻坚核心技术与高价值产品,摆脱了对低毛利项目的依赖。

“一体两翼”构筑增长新格局

“‘一体两翼’不是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郑光明进一步解释,“一体”即大气污染治理主营业务,是公司的生存之本和利润基石,为两大新业务提供资金、客户资源和运营经验;“两翼”则是CCUS和钠离子电池业务,是公司重点培育的第二增长曲线。

“‘两翼’中的CCUS业务是主营业务的自然延伸。”郑光明举例称,例如公司为钢铁企业提供烟气治理服务时,可同步推进碳捕集解决方案。截至9月底,公司在手订单约3.87亿元,其中工程订单约3.26亿元;CCUS吸收剂业务也已签订多笔供货合同;钠电虽是全新赛道,但公司的CNAS实验室、材料研发能力和产销体系提供了强大支撑,形成技术协同。

郑光明告诉记者,当前三大业务的协同模式已从初期的资源共享,升级为技术、市场、运营的深度融合。比如环保业务的海外渠道,正为CCUS吸收剂和钠电材料的“出海”提供便利;而新业务的技术突破,也反哺主营业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CCUS是我们重点培育的第二增长曲线,目前已形成技术与市场双领先优势。”郑光明告诉记者,在研发端,公司自主研发的TX-1碳捕集吸收剂采用独家抗氧化剂技术,运行寿命较传统单乙醇胺延长20至300倍,再生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幅提升了碳捕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在市场端,TX-1已实现万吨级船用碳捕集装置供货,20万吨级项目进入可研阶段。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