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日美就汽车贸易展开博弈 (4)

日本《朝日新闻》近日分析称,美国政府正推动缩小贸易赤字和削弱强势美元。有观点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在贸易谈判中首先瞄准日本,日美之间将会达成类似1985年“广场协议”的新贸易协议。

但日本瑞穗银行首席市场经济学家唐镰大辅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日本同美国达成“新广场协议”是不可能的。首先是外汇交易量的巨大增长,其次是与签订“广场协议”时相比,现在日本经济所处的地位完全不同。1985年前后,日本GDP约占全球15%。在上世纪80年代,10万亿日元的贸易顺差并不罕见,但如今日本GDP只约占全球4%,沦为贸易逆差国。

优势不再?

长期以来,日本汽车品牌在美国市场以“可靠、耐用、经济”著称,一度占据当地消费者心中的高质量印象。不过,随着近年来韩系品牌如现代和起亚在品质和设计上的快速提升,加之特斯拉携电动汽车浪潮席卷市场,日系品牌在美国市场的领先优势被逐步压缩。近年来也有一些召回事件引发针对日系车质量的质疑。比如,部分丰田和本田车型因电子系统或刹车问题被召回,日产也因为变速箱故障而遭到大量投诉,对品牌形象构成挑战。

同时,越来越多的美国消费者认为,日系车在内饰设计、车载系统方面的配置较为保守。面对全球汽车工业向电动化转型的大势,日系车企的响应速度相对较慢。直到最近几年,丰田和本田才加快纯电车型的推出步伐。与之相比,特斯拉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已占有压倒性优势,福特、通用等美国车企也已加快布局。在纯电动领域,日系车的市场存在感较弱。

王佳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对日本步步紧逼,可能出于以下考虑:一是美日汽车贸易逆差巨大,美国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的进口量远超出口量;二是即便在美组装的“美国车”,其零部件大多仍依赖进口,特朗普期望中的“美国制造”还远远不能实现;三是一些企业承诺的对美国本土投资进展缓慢或取消,且缺乏高附加值关键部件产业链;四是特朗普希望促使日企在美国设立更多研发中心、高端制造如汽车产业链中的关键零部件等,以锁定技术和利润回流美国,最终令美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