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国家队”重组 是武汉的机会吗?(5)

兼具硬件与软件优势的“双保险”,让武汉对自动驾驶的选择几乎成为一种必然。

但就如新能源汽车时代下,合肥、常州、郑州等“后来者”先后实现了对传统汽车城的进击,当汽车产业转型进度被拉至智能驾驶领域,“攻擂者”走上台前的故事被再次书写,这当中未能搭上新能源汽车东风的苏州正是典型代表。

在比亚迪此次发布的“天神之眼”智驾体系背后,有人发现苏州企业Momenta的身影。Momenta是全国自动驾驶领域第一家独角兽,2018年,苏州前后投入5个亿,并且在苏州北站附近设总部大楼,将其从北京“迎接”过来。而也是在那一年,苏州几乎是“无中生有”地开启有关自动驾驶领域的产业培育。

到去年10月,苏州已聚集了智能车联网相关企业超600家、产业规模超过600亿元。在其规划中,一个新的千亿产业将由此诞生:到2026年,该产业规模目标突破1200亿元,聚集相关企业超1000家。

即便面对后起之秀的猛烈攻势,武汉的“本钱”仍显得更厚。就在此轮智能驾驶发展热潮前,不少企业刚经历艰难的等待期。如何落地量产一度是智能驾驶企业的核心命题,而这又离不开行业的发展进程和车企的有效配合。

王宁就指出,智能驾驶是汽车产业的新赛道,一定是叠加在原来的整车制造基础上,产业的发展情况最终还是与汽车的规模和体量相关。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智驾的发展也将依赖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拥有汽车制造基础的城市仍然有更大的潜力。

令人关注的是,武汉还能否进一步发挥现有优势,在一众城市中突围?在王宁看来,从目前智能驾驶的发展态势来看,创新驱动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诞生一个DeepSeek,就可能在一夕之间发挥巨大带动效应。地方政府应该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各类政策和平台。

就在几天前,《武汉市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实施方案(2025—2027年)》出台,提出到2027年,培育颠覆性技术项目200项以上,20项以上进入国家颠覆性技术项目库,将武汉打造成为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中部核心。

首页上一页...2345 5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