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一生赚多少钱才算“足够”?(4)

倒过来想的指数基金,一下子将 " 限制 " 变成 " 优势 ":

既然不能预测,何不跟随整个市场?

既然不能战胜市场,何不直接买入整个市场?

既然成本会侵蚀收益,何不将成本降到最低?

1976 年,约翰 · 博格率领先锋基金,推出了全球第一只指数基金——先锋 500 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起初并不顺利,还被华尔街嘲笑为 "Bogle ’ s Folly"(博格的愚蠢)。但随着时间推移愈发被市场认可,成为投资领域里 " 最简单、成本最低、最能让普通人睡得安稳 " 的投资方式之一。

对博格来说,这不只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成功,也是一种更符合投资者利益的 " 知足之道 "。

毕竟,如果连 " 市场本身的平均回报 " 都拿不到,还谈什么持续打败别人呢?所谓 " 知足 ",就是先抓牢那块确定可得的蛋糕,并且创造一生够用的财富。

指数基金这么好,但是真正从中受益的人为什么不多?

排在第一的原因就是:不甘心。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的水平至少在中上,怎么可以接受指数基金这种平庸的回报水平呢?

聪明人可能就更无法接受:我怎么可能只拿到平均数?

在约翰 · 博格的论述中," 均值回归 "(Mean Reversion)是一个无比重要又常被投资者忽略的概念。他反复强调:无论基金的投资风格如何多样,投资的板块如何变化,从长期来看,它们的业绩终将回归到市场的平均水平。

换而言之,我们常见的 " 昨日之星 " 可能会成为 " 明日落后者 ",而被市场忽视的投资对象,也可能在时机成熟时重新回到均值附近。

一些投资者总想借不同的策略、市场风格、行业主题来获得超额回报,但放到长周期里看,这往往是徒劳的。

回到 " 知足 " 的主题,如果明白投资最终难以摆脱 " 均值回归 " 的引力,那么投资者就没必要一直追逐 " 短期第一名 " 或 " 热点板块 ",因为大概率会受到 " 均值回归 " 的反噬。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