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中国低空经济起飞的同时,德国头部企业正在申请破产(4)

去年 11 月的珠海航展新闻发布会上,空军和民航部门支持四川、海南、湖南、安徽、江西 5 省低空改革和深圳无人机城市飞行试点。去年 12 月,国家发改委网站新增低空经济发展司,空域划设、航空器适航、低空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发展迎来总体协调者。

新部门的成立,代表了国家方面对推进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等天空产业发展的决心。

工信部等四个部门在 2023 年印发的《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 — 2035 年)》曾经提出明确目标,要在 2025 年实现 eVTOL 试点运行,到 2035 年建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绿色航空制造体系。以此规划结合相关企业动态,今年将是中国 eVTOL 商业化的关键之年。当前亿航智能的年产能超过 600 架,峰飞航空在去年已经获得超过 200 架订单,在今年 2 月 11 日又获得 12 架大型 eVTOL 订单,更多的成果正在酝酿中。

总的来说,这都是中国加速开发空域经济的象征。由于各国空域和通用航空管理方式的不同,我国截至 2022 年底通航飞机保有量只有 3000 多架,而美国则有超过 20 万架。沃兰特航空副总裁黄小飞曾经在接受财新采访时表示:" 在中国国民经济各个序列中,很难找到一个与美国差距如此之大的行业,这与中国的经济地位严重不匹配,国家认为这个行业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国空域经济的潜力巨大,而现在,加速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

2022 年,民航局曾发布全球首份专门针对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适航审定文件,业界为其创新之举瞩目。随后,峰飞航空、沃兰特航空、时的科技、沃飞长空、御风未来等国内 eVTOL 企业纷纷走上适航取证之路,eVTOL 产业由此加速爆发。

如今低空经济产业的任务已经变得更加明确。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好飞行器,设计好运营模式,才能让 eVTOL 等产品像汽车一样,真正拉动产业、拉动经济。这一项任务,又在很大程度上被放权给地方。

中国低空经济起飞的同时,德国头部企业正在申请破产

2 月 20 日,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基础设施测试指南》。文件显示,其测试的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通信、导航、气象、电磁环境和噪声等方面。国内不少城市,都在多个方面进行前沿探索。低空经济发展司成立之后,也迅速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和通信、导航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了交流。低空经济的旗帜,已经高高飘扬在空中。中国经济的一部分未来,也在蓝天之上。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