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聚焦|花哨有余安全不足 车企“炫技”何时了(2)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影响救援等安全隐患外,隐藏式车门把手其他“坏处”也不少。如在社交平台上,近年就频繁有不少北方车主吐槽:当气温较低时,隐藏式车门把手会被冻住而无法打开。同时,这些新型车门把手维修也不见实惠。在广州汽修市场从业二十多年的维修技师陈德强告诉记者,智能车的新型电子感应式把手单次维修费用超2000元,是传统机械把手的5倍。

「链接」工信部《技术要求》对隐藏式车门把手的相关规定

《技术要求》中提到,市场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呈现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样化趋势,在市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出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等问题。《技术要求》还指出隐藏式车门把手在碰撞、断电等极端场景下的逃生与救援风险,要求必须配备机械解锁装置,确保断电、碰撞后仍可手动开启等。此外,《技术要求》还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

汽车“炫技”配置创新有余安全考虑不足

主管部门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还引发了人们对智能车其他花哨配置功能的热议。记者留意到,近年智能汽车涌现许多“一窝蜂”而上创新设计或配置,如零重力舒适座椅、无实体按键中控设计、后排“巨幕”、车载冰箱、电子后视镜等“出厂标配”,甚至追求零百加速、大马力等参数,虽然展现了车辆舒适性和智能“实力”,但不少暗藏安全风险。

以零重力座椅为例,厂家宣传重点在“可120度躺平”“睡一觉就到目的地”,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原有安全带并不能在躺倒时保护乘客。奥托立夫中国区销售战略及业务发展副总裁毛莉莉告诉记者,“当前车辆上所设计的安全气囊、安全带,没有一个是为这种可大角度调节零重力座椅而设计,需要为其重新设计适配安全解决方案。”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