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聚焦|花哨有余安全不足 车企“炫技”何时了(3)

还有业内人士透露,多数车企在碰撞测试中基本不会开启零压座椅功能,导致测试结果与实际使用场景脱节。

此外,后排大尺寸娱乐屏的流行也产生了新安全隐患。就在今年3月,一位5岁男童半节食指在乘坐时就被后排屏幕的伸缩支架夹断。此外,部分五座轿车在空间相对狭小的后排也配备娱乐巨幕屏,一旦行驶中发生碰撞事故,极易对车内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中汽中心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相关人士指出,“这些都是可有可无的配置,无论哪种设计都应将用户生命安全置于创新优先级。”从本质上来看,在传统汽车向智能电动汽车转换的过程中,盲目追求汽车科技美学设计,与过度鼓吹“智驾”是一样的,都将炫技、营销放在了第一位,而忽略了产品设计应“以人为本”。

接连出手

主管部门高度聚焦汽车安全审查

“国家开始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广泛征求意见,这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项填补空白的重要步骤。”章弘表示,这标志着我国汽车行业在安全监管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汽车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

记者留意到,工信部已经在一个月内连续三次出手整顿汽车产业,每一次都高度聚焦安全。在动力电池上,4月初,工信部发布新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动力电池在一些场景中“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在智驾上,同月,工信部召开闭门会,整顿智能辅助驾驶发展乱象,要求汽车企业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且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此次,随着《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推进,业内普遍认为,汽车行业或将迎来连锁反应,未来如后视镜的电子化、全触控中控屏等相关争议的汽车创新设计,或将面临安全审查。国家标准委技术委员周迪认为,“该标准的制定将为车企设计生产提供规范,促使行业重视安全,平衡美学与实用性,避免‘伪创新’。”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