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利亚德“45克”AI眼镜量产 数智化如何“穿透”绿色供应链?(3)

实际上,国家层面在此方面已经作出了相关指引。去年12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发布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推广龙头企业牵引的供应链“链式”转型,支持链主企业开放数字系统接口,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实施标准统一的数字化改造,推动中小企业主动融入大企业的供应链,强化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上的配套能力。

在这个方面,利亚德已有相应经验。刘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持续为供应商提供各类可持续发展专题培训,覆盖绿色采购、碳管理、商业道德等内容,提升供应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管理水平。同时,给予中小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管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其提升履责能力。

然而,这一过程中也蕴含着潜在风险。比如,许多链主企业在帮助供应商的同时,担心技术“外溢”,导致供应商将技术输出给其他品牌方,从而削弱自身的竞争优势。

许季刚指出,技术很大程度上是在“know-how”(技术诀窍)的层面,因此技术“外溢”是不可避免的。针对这一现象,链主企业在采取必要的法律保护措施以外,关键还是要保持自身供应链的优势。

有效验证:供应商考核如何更透明

利亚德2024年度ESG报告显示,公司现有供应商总数为5222家。面对如此众多的供应商,如何确保绿色供应链的有效性,是链主绕不开的问题。

“这里的有效性意味着信息披露的透明,包括在采购、生产、物流等方面肉眼可见的碳数据呈现。”许季刚说,“构建科学的准入和考核机制,是检验供应商数智化能力高低的重要手段。”

记者注意到,尽管许多A股上市公司声称对供应商进行CSR(企业社会责任)/ESG绩效考核,但很少有公司公开考核方式,且主动披露供应链碳数据的比例也非常低。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