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又一条“关键通道”来了,改写西部“出海版图”?(2)

此前为了绕开马六甲海峡,国际上以及泰国曾提出,在克拉地峡修建运河计划和陆桥计划,前者将开挖约100公里的运河,后者通过修建铁路等形成陆桥,但目前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院长刘金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国际形势变幻的背景之下,“郑和号”这条新线路为中国打通了印度洋通道,同时,也将加强与泰国、缅甸和孟加拉国等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

“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是云南的坐标定位,其不但与3个国家接壤,有19个陆路口岸,还与多个东盟国家都有着密切联系。

近年,云南通过深化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在交通物流领域的合作,加快构筑多通道、多层次衔接转换的立体化多式联运体系。

今年5月,中国—中南半岛多式联运联盟在昆明经开区揭牌。该联盟于2024年8月由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发起成立,主要成员包括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和缅甸。通过整合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跨境运输资源,构建高效衔接、成本可控的国际物流体系,畅通国际陆海大通道。

除了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制度规则的“软联通”同样不可忽视。之前有业内人士担心多式联运的效率问题,因为途经多个国家需多次通关,一旦出现过多的时间损耗,就会导致成本上升,降低多式联运的竞争力。

云南通过创新开行中老泰多式联运“一单制”国际货运列车“澜湄·云南号”,形成“中老铁路+保税”新模式,货运成本每柜降低4000元。昆明海关也进一步优化了查验管理模式,将中老泰口岸通关时间压缩至1小时,每辆车节约成本约3000元。

聚焦于省会昆明。

去年底,《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从中不难发现国家对昆明未来的期许——其被定位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