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既算好“大账” 也算好“细账”(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领导干部做为民谋利的大事,实为初心所在、职责所系。同时也应看到,做大事并非凌空蹈虚,不能忽视具体细节。在算好“大账”的同时也算好“细账”,才能让决策举措的“大手笔”充盈柴米油盐的烟火气,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

“大账”如参天巨树,“细账”似深扎之根。倘若只想着枝繁叶茂而忽视根系滋养,一棵树终究难以蓬勃生长。现实中,个别地方上项目、搞建设总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隔着一层”,在倾力打造大项目、追逐亮眼数据时,对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反应迟钝、疏于解决。究其原因,有时就在于处理不好算“大账”和算“细账”之间的关系。比如,城市建设是“大账”,而老街坊们故土难离的情感与过渡期安置等则是“细账”,在拆迁安置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对工作细节考虑不周,群众工作做不到位,使本身惠民利民的好事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阻力、出现矛盾,就是没有处理好算“大账”与算“细账”的关系。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如果只是醉心于宏大叙事而怠于精细行事,再美好的蓝图也只能像飘在空中的云朵:高高在上却难以落地落细。善做大事者的能力,往往就在于能将全局发展的磅礴伟力精准转化为惠及个体的涓涓暖流。具备这样的能力,首先需要领导干部俯下身、察实情,在街巷阡陌间倾听呼声,于急难愁盼处了解实情。只有这样,才能对事关群众柴米油盐的民生实事做到心中有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期间,亲历了乡亲们的生存艰辛,对当地老百姓的这样一句话印象深刻,“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访问美国,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对全世界这样坦陈自己当年质朴的心愿:“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这份沉甸甸的基层经历,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民生的情感基石。从那以后,无论在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他始终聚精会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对群众冷暖的细微体察转化为精准施策的工作方法,聚焦痛点难点靶向发力,以惠民实事纾解民生之忧。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