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掀基建狂潮,储能设备商抢滩千亿新蓝海(3)

“这为AIDC储能市场创造了一个几乎强制性的高端需求。”罗兰贝格副合伙人、能源行业首席专家傅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储能也将为AIDC带来包括参与电力市场需求侧响应、绿电交易等额外收益,以及政策倾斜、税收优惠等好处。

近月来,数据中心储能业务成为多家企业财报中的亮眼板块。双登股份(06969.HK)AIDC数据中心储能业务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13%,首次超越传统通信储能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南都电源(300068.SZ)通信与数据中心储能营收同比增超34%,成为三大业务板块中唯一正增长板块。

第一大主营业务产品已从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转变为储能系统的阳光电源(300274.SZ)也成立了AIDC事业部,管理层日前在电话交流会上表示将全方位布局AIDC,未来计划在直流微电网、高压侧、低压侧、柜内电源等方面提供一些创新方案,重点瞄准海外市场,争取明年出一些产品。

“阳光电源成立AIDC事业部,带来的是一种跨界打击。”傅强表示,这意味着其竞争维度不再局限于单一储能设备产品,而是要成为AIDC新型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上升到系统集成、软件算法和商业模式的竞争,这将迫使所有玩家升级自己的现有产品和服务方案,升级的关键是从产品到场景化解决方案,例如能为AIDC园区降低多少年度总电费、能帮园区通过绿色认证获取多少政策红利等。

傅强认为,“储能+可再生能源”的协同模式成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标配的可能性很高,其核心是为解决AIDC指数级增长的能耗与“双碳”目标及经济性诉求间的矛盾。“虽然目前基数较小,但预计到2028年,全球AIDC配套的储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数十GWh级别,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传统数据中心储能市场50%以上。”

不过一些行业人士也指出,储能迈向标配仍面临一系列障碍。技术与项目层面,能量转换损耗、系统25年长周期可靠性、技术选型适配、多系统协同等问题待解;政策层面,电力市场机制成熟度、并网标准统一性、补贴支持力度等亦存在不确定性;商业模式方面,设备降本空间、土地资源可得性、收益机制稳定性等关键问题也未得到完全解决,亟待产业链上下游、政策制定者、电网公司等协同发力。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