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科捷智能以硬核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竞逐智慧物流赛道(2)

技术跃升不会一蹴而就。孙袁介绍,在摆轮分拣机的研发过程中,分拣效率不稳定是制约技术突破的关键因素。研发团队经过多次测试,发现摆轮的卡件和货物失速是影响分拣效果的重要原因,保证摆轮运输平面的精度和缝隙的一致性、减少空白区域非常关键。“基于此,我们对支架和圆盖冲压开模,保证了核心零部件的加工和组装精度,将轮子和圆盖缝隙稳定在1毫米至1.5毫米之间,满足大批量使用时设备的稳定性;对于效率问题,团队制定了单个伺服电机控制单排模组的方案,研发出7200PPH(每小时产能)效率的超高速摆轮分拣机,突破了摆轮分拣的效率极限。”孙袁说。

速度显著提升的同时,错分率也随之上升。“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组建了专项研发组,通过算法优化及引入知名企业的漏缆通信技术,确保主控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车载PLC的实时数据交互,使响应时间小于10毫秒,丢包率小于万分之一,有效解决了速度提升带来的错分风险。”孙袁说。

科捷智能的产品始终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快递、电商领域,交叉带分拣机和摆轮分拣机应用广泛,而在制造业智能仓储领域,堆垛机、多层穿梭车、托盘四向车与龙门机器人也成为众多企业智能化改造的首选装备。

突破瓶颈

堆垛机作为智能仓储的核心设备,立柱长度能直接决定仓储高度与空间利用率,但当长度增至40米时,焊接变形问题会成为瓶颈——焊接热输入引发的累积变形呈指数级放大,导轨直线度与平行度难以满足≤0.2毫米/米、≤0.25毫米/米的标准,将严重影响堆垛机的性能和稳定性。

“当时整个团队压力很大,40米级立柱的焊接精度直接关系到超高仓储的安全性。我们组建了20多人的专项团队,下定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孙袁说,随后专项团队便开启了一年的技术攻坚,最终成功研发出国内40米级双立柱重载高位堆垛机,使超高密度智能仓储成为可能。如今,该技术已应用于多个大型物流枢纽,帮助客户在相同面积内提升50%的存储量,彻底打破了“高度即精度瓶颈”的行业困境。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