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业主“抱团保价”,只是最后的倔强(4)

重要的不是别的,而是个人判断与应对方式。

在楼市上行周期,很多人意识不到这趟列车跑得有多快、有多远。而在下行周期,又有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个过程有多长、有多深。一旦判断出了问题,决策和行为自然也会大受影响。有人卖房之所以会“逆周期涨价”,原因正在于此。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种情形有点像炒股。在股票行情看涨的时候,如果你早早就获利了结,可能会让你失去财富倍增机会;而在股票大跌之际,如果你不及时止损,也可能会让你难以翻身。

因此,更好的办法是再往前多看一步。如果说情况比较糟糕,那你就要按照更糟糕的预设,来做好个人和家庭计划。想清楚这一点,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仍然以卖房为例,另一个上海朋友,2年前他把手上一套房子卖了。小区同户型当时总价最高时约1500万元,他卖的时候价格有所下跌,挂牌价在1450万元左右,但他挂牌价是1250万元,最后成交是1200万元。这个价位当时是小区最低价。但到今天,小区同户型的价格已经跌到900多万元。从当时的角度,他是卖亏了,但从更长的时间看,他出手不可谓不及时。

同样道理,在生活开支、子女教育(出国留学)等事项上,也不妨按照正常预算再打个七八折来计算。比如,如果一个家庭每月开支约需1万元,虽说目前的家庭收入水平完全支撑得了,但不妨在这个基础上,试着把开支降到七八千块钱。

又如,原来你或许打算送孩子到英美等国家读书,那么现在可能需要做更细致的预算,比如把预算提高三四成,评估自身能否承担;如果承担不起,就有必要重新调整方案与预算,比如换一个费用更便宜的国家和地区。

以此类推,在很多事情上也应该这么想。问题是,我们这代人大概是享受了太长的繁荣周期,总有些人对“新常态”的了解和认识不够。比如说,房价不会一直涨,甚至可能不断探底,收入也不见得年年涨,反倒可能在“缩水”……如果不理解也没关系,试着把这当作一种“常态”,并从各方面进行调适,总不会错。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里说,“我所讲述的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命运,而是我们整整一代人的命运”。确实如此。我们现当下所经历的,就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嬗变。而我们能做的,大抵也就这么多。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