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王健林被“限高”又取消,商业大佬如何面对人生低谷(2)

说起来,王健林是较早就意识到房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变迁趋势的企业家之一。他在 2015 年就提出从重资产向轻资产模式的战略转型,剥离还是现金奶牛的万达广场,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降低运营风险,以期实现商业模式的根本重构。

王健林有一句名言:" 优秀的企业要在好的时候做最坏的打算,在坏的时候做最好的安排。" 他还对下属说过:" 别跟我谈规模,先谈下个月利息够不够。" 这种先见之明,使得万达能够在危机中获得喘息机会,但王健林显然还是低估了行业变迁的力度与速度。

王健林的 " 断臂 " 越发彻底,越发决绝,也在一定程度上映衬了他的悲壮。万达坚持市场化的 " 资产出售 " 而非 " 债务重组 ",迄今未申请境内债整体展期,保留了信用记录,却也把全部压力集中在 " 卖得快、卖个好价钱 "。

面对行业变迁,王健林的选择是承担而非逃避。他人未走,钱也未全部离场," 边打边退 ",用资产折价换取信用缓释。有网友评价:"70 岁还在卖资产还债,不逃不躲,比耍无赖的强太多。"" 至少守住了不烂尾、不欠薪的底线,算个体面人 "。 这为王健林赢得了舆论和公众的某种肯定,甚至一定程度的尊重。

商业世界不相信眼泪,更相信现金流与偿债能力。但在市场规则之外,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评价准则,比如,担当比聪明更重要,信誉比规模更持久。

限高令 " 闪退 ",王健林的还债之路仍要继续。个人魄力终究难以逆转行业和时代的洪流。即便是商业大佬,可能也需要艰难翻越。当初搭过的时代红利便车,成为如今的 " 压力山大 "。面对行业趋势,纵使王健林也不得不低头。

难能可贵的是,王健林没有放弃,在还债的同时,也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8 月,年逾七旬的王健林来到克拉玛依,考察招商引资、文旅发展等,身形消瘦的他和新疆姑娘们翩翩起舞。在行业寒冬中的坚守,大约也是一个企业家最后的体面与倔强。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能够在顺境中乘风破浪、高歌猛进,更须在逆境中坚守阵地、负重前行。当行业红利消退、债务压顶、信用冻结、资产缩水,他们选择不退、不逃、不躲、不甩锅。这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承诺。王健林的还债历程,留下一个行业转折时点上的背影,也为更多企业家提供一个值得参照的样本。

评论员| 付克友

校对 | 陈俊杰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