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投资逾10亿元 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在上海临港布下一颗“超级棋子”(3)

今年8月,上海港单月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2万标准箱,创月度吞吐量新高。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周勇在介绍新纪录诞生的背景时提到,今年2月马士基与赫伯罗特的“双子星”航运联盟开始运营,为上海港箱量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双子星”采用与传统大型箱船多港挂靠运营完全不同的经营策略——即超大型集装箱船仅挂靠全球主要枢纽港,通俗地说,就是从“站站停”变成“大站车”,中小型集装箱船负责枢纽港与周边港口的货物集散,而大型集装箱船只负责枢纽港之间的货物转运。

上海港是“双子星”全球航线网络中少数几个主要枢纽港之一,由此,更多周边国家的货物通过上海港这个枢纽进行中转,大幅提升了上海港的国际中转箱量。

近几年上海港积极寻求新增量,大力发展国际中转业务。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港国际中转箱量超过700万标箱,同比增长超两成,是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5000万标箱港口的重要支撑。今年前9月,上海港国际中转箱量便突破600万标箱,全年有望再次实现大幅增长。

提升国际中转箱量,除了靠整箱中转外,集拼业务是关键。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国际中转集拼可以说是上海口岸功能完善的一项关键举措,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际航运资源配置的能力。

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指境外货物通过国际航线运至中转港口后,与内地出口货物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拆箱分拣,按目的地重组装箱复运出境的港口物流模式。

在这方面,上海港曾经大幅落后,但自2022年1月成功开展“国际中转集拼第一箱”以来,上海港在自贸区政策及海关等方面的支持下奋起直追。今年上半年,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国际中转和集拼箱量已达269.6万标箱,同比增长10.6%。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