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孙宇晨为何成华人商业宇航员第一人,实现马斯克没实现的梦想?(3)

从纯粹的经济角度考量,2800万美元对孙宇晨而言并非不可承受之重。比较来看,他在2019年以456.8万美元拍下与沃伦·巴菲特的慈善午餐;2024年又以620万美元购入意大利艺术家毛里齐奥·卡特兰(MaurizioCattelan)的装置艺术作品《喜剧演员》——一根用胶带粘在墙上的香蕉,并在香港的发布会上当众吃掉。这些看似荒诞的高消费行为实则遵循着清晰的商业逻辑:用巨额支出换取稀缺性注意力资源,再将这种注意力转化为波场生态的流量与价值。

与巴菲特共进午餐让孙宇晨获得了传统金融界的关注;天价香蕉事件则巩固了他“不按常理出牌”的营销天才形象;而太空飞行则将这种个人品牌提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从地球上的炒作高手变身为人类太空探索的参与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孙宇晨将全部2800万美元竞标款项捐赠给蓝色起源旗下非营利组织“未来俱乐部”,用于支持全球青少年的STEM教育。这一举动巧妙地将商业行为与公益事业结合,既提升了道德正当性,又通过“史上最贵太空教育捐赠”的标签获得了额外传播价值。

从技术层面分析,孙宇晨选择蓝色起源而非维珍银河或SpaceX也体现了其商业判断的精准性。维珍银河的“太空船二号”借助飞机挂载升空,飞行高度上限仅80公里,严格来讲未达到国际公认的卡门线(100公里)太空边界;SpaceX的龙飞船虽然具备入轨能力,但单次发射成本超过5000万美元,不适合太空旅游场景。相比之下,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火箭是完全自主研发的垂直发射、可重复使用系统,单次飞行成本约2000万美元,且已成功完成14次载人任务,在安全性与性价比之间取得了最佳平衡。

孙宇晨为何成华人商业宇航员第一人,实现马斯克没实现的梦想?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