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迪卡侬在中国走了一段弯路(3)

2024年财报显示,按固定汇率计算,营收同比增长5.2%,但净利润暴跌15.5%,至7.87亿欧元,创近四年最低。

“穷鬼攀不起,中产看不上”

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或许才是迪卡侬市场流失的真正原因。

去年,在迪卡侬往专业运动领域升级的同一时间里,#迪卡侬开始抛弃穷鬼了吗#话题也冲上微博热搜,阅读量高达1.2亿次。

网友的讨论声音,主要围绕“感到被背刺”展开。

改革前,迪卡侬定位是大众运动品牌,价格亲民,大店模式也给到消费者充足的闲逛体玩乐体验,在网上又被称为“穷鬼衣橱”“运动界宜家”。

这构成了品牌的消费基础,截至2024年夏天,迪卡侬天猫旗舰店的近20万条评价里,有高达38.7%的评价提到“性价比”,远超“质量”(21.2%)和“品类全”(15.6%)。

如今迪卡侬要冲高,价格势必要跟着涨。

据网友分享,99元的经典速干T恤涨至149元、249元的抓绒外套涨至499元、199元的男士登山鞋涨至1099元,更推出了售价接近7万元的公路自行车,超出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知。

数见消费的数据显示,2022-2024年间,迪卡侬的商品销售均价从128.81元,涨至196.32元,涨价幅度高达52%。

迪卡侬中国区高层曾试图解释涨价的合理性:“性能、用料、设计各方面都有升级,成本相对高一些,并没有硬暴力的涨价。”“即使7万的车,依然是性价比最高的。”

但迪卡侬忽略了一个事实,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当自行车价格去到7万元,性价比再高也难以触达。

头条新闻投票显示,4.2万投票者中,26.2%认为“不值得,可替代性高”,33.3%表示“一般般,无功无过”,14.3%从未购买。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