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投资人大哥告诉我,他有“三不投”(5)

作为一名在创新药行业从业30多年,曾经是投资人,现在是创业者的老兵,荣瑞医药创始人周国庆指出,中美创新药都存在“靶点扎堆问题”,从九十年代做很多人做小分子,到后来的抗体,再到现在的双抗,“哪里有钱朝哪里冲,这是天性,避免盲目跟风,坚信自己的靶点和技术方向,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而非成为接盘侠”。

另外周国庆也根据自己30多年的从业经验,建议创业者,造血功能不足,甚至在死亡线附近挣扎时,再好的管线该卖也要卖掉。现在情况有所改善,好的管线要自己留好,他相信未来中国会崛起创新药的multinational company,“说不定就是在座的哪一家”。

创新药的火还不够旺

创新药是个烧钱的行业,这点没人会否认,之所出海BD备受关注,真正的落点其实还是“钱”。前文提到,二级市场创新药公司估值较半年前上涨了约20%,还是得分两头看,涨估值是好事,但相比二级创新药行业的整体涨幅,20%的幅度实在有些不够看,更何况,最近二级市场创新药经历过半年的上涨,短期又有些萎靡,一些大额的BD利好反而出现了“高开低走”的走势。

另外,这股热流是否有效传导到一级市场上,依然有待观察,尤其是从公司端的体感来看,创新药把“火”或许还烧得不够旺。

海湃泰克联合创始人、COO汪晓明回忆,公司刚成立时,创新药行业“凭PPT就能融资”,当下虽然以港股为代表的创新药二级市场热度回升,很多股票走出了翻倍行情,但一级市场尚未感受到这波热度,研发又极度缺乏资金,因此,很多公司不得不割爱,去BD一些核心管线。

海湃泰克2019年成立,聚焦GPCR靶点领域,拥有三条管线,其中进展最快的一条,已于今年8月获FDA临床批件,国内批件预计10月取得。汪晓明透露,未来半个月至一个月内,将达成一项BD交易。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