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专访李德仁院士:中国的无人机技术已经领先 有远见的企业可以考虑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小型飞机研发和生产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开幕。今年论坛年会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国内外科技人员、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等约1000人参加开幕式。

3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参加了中国工程院主办的工程科技创新论坛,并在论坛上作了《时空智能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旨演讲。

会议间隙,李德仁院士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

李德仁是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作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体系的开创者,李德仁被誉为中国“地球空间信息学之父”。他发明“李德仁方法”,创建了“误差可区分性理论”;他桃李满天下,培养了200多名博士,其中不乏院士、“杰青”和“长江学者”。

“您多次强调时空智能将催生多个万亿级产业,如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能不能请您具体分析一下北斗与通导遥一体化如何推动这些产业的落地?”——对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出的这一问题,李德仁从智慧农业、低空经济、金融保险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

专访李德仁院士:中国的无人机技术已经领先 有远见的企业可以考虑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小型飞机研发和生产

谈智慧农业

他以农业举例说,“比如我们要种田,过去靠农民,如今可以靠北斗系统,通过各种无人机械完成播种、除草、浇水、收割等作业。借助遥感技术,可以精准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包括田地面积、作物种类、生长状态等,比如上面长了多少小麦,多少棉花,多少大豆等。遥感技术不仅局限于可见光,还涵盖紫外、红外、微波等频段,能够更全面地监测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比如哪块田地里缺什么肥料、有没有病虫害情况等。”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