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雷军“两个大学生学费账单”:造车1050亿+芯片135亿?(3)

目前手机业务依然是小米基本盘,其2024年营收占小米总营收的六成以上。雷军也敏锐地看到汽车和芯片可以借助小米手机的流量红利快速起量,在造车和造芯如火如荼之际,也没有放弃小米的基本盘,小米17系列如期推出,且搭载小米自身研发的玄戒芯片,同时小米汽车的车机系统与MIUI深度打通,形成1+1>2的深度协同。这种布局很巧妙,既不让他供养的两个大学生互抢资源,还能形成合作共赢,这种生态协同,让雷军供养两个“在读大学生”时,虽有压力却不至于压力很大。

芯片的投入从长远来看,也是烧钱大户。目前小米造芯在今年5月自研芯片“玄戒”累计投入超135亿元,2025年3月发布的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研发成本高达10亿美元/次,流片失败多次后仍坚持投入。造芯业务仅在2023年研发费用达87亿元,占总研发投入的18%。2025年单年研发预算超60亿元。研发团队超过2500人。

按照小米招聘工程师的薪资来计算,研发团队的年薪约在30万至60万元,尚不包括年薪千万的大牛,即便以平均年薪45万元计算,仅造芯团队的薪资每年就要12亿元以上。据《财经》报道芯片研发团队年均人力成本超30亿元,占投入的22%‌。澎湃OS系统与芯片的协同开发另耗资20亿元。‌

目前小米造芯也取得不俗成就,成为全球第四家掌握3nm手机芯片技术的企业。但造芯项目依然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特斯拉2024年研发投入182亿美元,比亚迪半导体2023年研发费用42亿元。雷军只能把十年积累的生态、用户、资金集中到两个战略级领域,用压强原则突破技术壁垒。

面对两大烧钱业务,雷军的压力很大也可以理解,好在小米近两年的股价涨幅很猛,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之路也较为顺畅。2025年3月,小米通过配售股份筹资425亿港元(约389亿元),这笔钱也明确用于电动汽车和芯片业务。

雷军在演讲中大篇幅讲述了凡客创始人、好友陈年的经历。称陈年在小米SU7成功发布后,备受鼓舞,带着只有三四名员工将公司迁至杭州做直播电商,成功杀回抖音男装头部。才有了雷军那句“五十岁正是闯的年纪”。

雷军坦言“供养两个大学生”压力很大,这两者均属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硬科技赛道,动辄百亿级资金与数年技术沉淀,对任何企业都是巨大考验。雷军以自嘲化解压力,却始终坚定投入,体现了中国企业家攻坚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决心与魄力。正是这种不畏艰难、勇于“啃硬骨头”的精神,推动着中国科技从“制造”向“创造”跃迁。这份坚持,值得尊敬,更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