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银发经济|专访鹤逸慈执行董事赵强:产能过剩与认知不足并存 银发经济需“慢工出细活”(4)

普惠化是另一个突破口。

赵强以宁波市残疾人联合会推动的脊髓损伤康复中心为例指出,在“同侪”(康复者指导)模式下,上百名患者重获了生活能力。“这证明,个性化康复服务、辅具个性化应用服务模式与医疗康复结合更能激活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自信和康复信心。”赵强称。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做服务前景广阔,但企业仍面临现实挑战——线下体验店成本高,单纯靠公益难以持续。以老年用品为例,赵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年来北京线下老年用品门店数量较十年前减少了30%左右,全国多地陷入“开了关、关了开”的循环。在此背景下,他希望各部门可以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多容错空间。

“例如老年餐桌的案例就证明,纯靠补贴不可持续。”在赵强看来,老年产业,尤其是纯服务类要运营下去需“服务收费+政府补贴”并行,同时明确公益与商业的边界。此外,跨部门协作也需更多保障。“如当前民政、医疗、残联数据不互通,服务资源难以整合。”

“这不是一场冲刺跑,而是马拉松。”赵强直言,银发经济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既要解决“买得到”,更要实现“用得好”。在他看来,随着未来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与消费认知的不断提升,老年用品市场有望从“边缘产业”迈向“万亿蓝海”,但这一切离不开社会各方的耐心培育与共同耕耘。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