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银发经济|专访鹤逸慈执行董事赵强:产能过剩与认知不足并存 银发经济需“慢工出细活”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以老年人需求为划分准则,目前我国银发经济的主要产业和赛道集中在三个方面:以养老护理、医疗保健、养老地产等养老服务产业为主的养老服务行业;以长期护理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房养老等产品为主的养老金融板块;以养老旅游、老年教育等老年文娱产业为代表的老年文娱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养老服务由于涵盖不少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刚性需求,消费接受度相对较高,但仍面临供需错配、消费认知不足、跨部门协同不足、服务链条断裂等挑战。

在此背景下,与老年用品、辅具等产品打了多年“交道”的北京鹤逸慈老年生活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鹤逸慈”)执行董事赵强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探讨银发经济的现状与破局之道。

政策驱动下的市场觉醒:从“被忽视”到“产业化”

多年前,部分刚需产品,如老年纸尿裤依赖进口导致的供给不足是赵强最大烦恼。时隔多年,老年用品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货选择大大增加,从供不应求变成了“琳琅满目”。

“过去产品依赖进口,价格高且供给不稳定。如今(老年用品)国产化率已经超过80%,部分品类质量甚至优于进口产品。”赵强提到的供给增加背后,是老年经济加速产业化的现状。

赵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过去老年用品往往被视为是“残疾人专属”或“(老年人)失能后的无奈选择”,消费者认知度很低。“如今,银发经济首次被定义为‘事业+产业’,这是根本性转变。”赵强称。

据赵强回忆,从几次产业变化关键节点来看,2016年相关政策出台后,社会对银发经济的重视增加,老年产业逐渐进入规范化轨道。此后在多轮政策推动下,多部门协作机制逐步建立。不过赵强也坦言,虽然已进入产业化阶段,但老年经济的多个细分产业迄今仍是“平行线”,如医疗康复与社区养老之间的资源就始终未能打通,导致各自服务碎片化。另外,由于老年经济很多细分领域都涉及跨部门合作,彼此之间如何协作也一直是行业的热点话题。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