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三个“50%”两个“倍增”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跑出加速度

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正以一系列亮眼指标数据,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定下基调。根据市科委新近公布的统计,2020年以来,上海已至少达成了三个“50%”和两项“倍增”目标,涵盖从研发投入、成果产出到技术转化在内的各个维度,体现出全市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创新主体活力显著增强。

“十四五”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功能全面升级的关键期。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国日前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时介绍,近五年来,上海紧扣国家战略定位,推动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从“打基础”“建框架”向“强功能”跃升,实现了科创能级新跨越。

具体而言,第一个“50%”是指全市财政科技投入总额从2020年的426.3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635.5亿元,增幅约50%。这一“真金白银”的投入,彰显了上海在财政紧平衡之下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投资重点领域的战略定力,也向社会释放出投资未来的强烈信号,直接带动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17%提升至4.4%左右。

另两个“50%”,分别是指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上海牵头和参与的项目占比达50%,以及全市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1.66万家增至2.5万家,增长50.6%。这一“高”一“广”两个50%表明,上海科创不仅有攀登科学高峰的锐度,更有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的厚度,体现出原始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三个“50%”两个“倍增”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跑出加速度

图为上海研发的高端医疗器械在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期间集中展示。

两个实现“倍增”的重要创新指标,分别是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数和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前者从29.6件升至62件(截至今年6月),增长109.4%;后者则从1815.3亿元提升至5200.73亿元,增长186.5%。需要指出的是,经过近五年加速“倍增”,这两个指标已显著超越上海当初的预期——根据《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2025年上海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的目标是“达到30件左右”,实际完成度已达该目标的2倍;而在技术合同成交额方面,“十四五”规划明确其占GDP的比重在6%左右,基于2024年上海GDP实绩测算,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已达9.6%,比预期目标高出约60%。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