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中国大模型生存战:巨头围剿,创业难熬(2)

字节大模型研发负责人朱文佳,去年四季度OKR的首要目标还是“让语言模型整体效果达到GPT-3.5”。当时百度和一批头部大模型创业公司的进度已来到追赶GPT-4。

而今年夏天之后,字节大模型口碑迅速翻转,其产品数据和影响力也今非昔比。

据数据分析机构QuestMobile,字节豆包App今年9月的日活已达760万,成为中国日活最大的AI产品;同为生产力场景的Kimi智能助手(Kimi手机版),同期日活则在130多万。

一位接近豆包的人士称,只要字节想投放,“豆包日活很快就能破千万”。来到10月,豆包的日活已达945万。

而去年11月,第一还是百度文心一言,当时豆包日活不到130万,比文心少几十万。

从生产力到娱乐陪伴,从对话产品到Agent工具再到文生图,字节陆续推出了十几个AI应用,饱和式地覆盖了几乎所有主要AI产品方向。

字节还做了 AI 硬件——在今年 10 月推出能与豆包语音对话的 Ola Friend 耳机,近期还在研发 AI 眼镜。

投流竞争也不是字节的困扰,而是它相对创业公司的优势。字节每年的利润有数百亿美元,比六小龙加起来的融资总额还多几倍。

同期,一批创业公司进入调整期。我们了解到,今年下半年,至少5家大模型创业公司出现人员调整:

智谱AI高峰期有1000多人,今年一度缩减上百人,不少交付、销售人员离开;

零一万物调整了数十人的团队,集中在产品和运营部门;

MiniMax的商业化和部分产品运营团队总计减员约50人;

月之暗面则因收缩海外业务,减少10余位员工;

百川智能也减员约20人,主要调整了C端产品人员。

智谱和零一万物回复称,调整业务后,他们也在持续招人,总人数稳定。百川回复称“我们没有任何裁员”。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