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财讯 > 正文

监管出手!“周四买货基,周末躺赚”的薅羊毛套路被堵了

“周四买货基,周末躺赚收益”。这个曾被部分投资者视为“理财技巧”的操作,实则是机构利用资金在途时间差实施的“四进三出”灰色套利游戏,如今随着监管新规出台而走向终结。

第一财经从业内获悉,监管近期发出的最新一期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从申购、赎回、宣传三大维度,对资金在途套利、流动性错配等行业乱象,尤其是“货币基金增强”套利模式进行精准打击。

新规明确提出,申购资金必须在确认日当天完成划转,彻底封杀了利用T+2时间差进行“货币基金增强”的操作空间;同时规范赎回环节,严禁过度追求到账效率和渠道差异化到账;宣传端禁止使用“实时到账”等误导宣传等。

据悉,新规已从11月24日起实施,不合规产品需在6个月内完成整改。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14万亿元场外货币基金市场迎来全面规范,这场围绕资金交收效率与公平的新规从源头上强化投资者资金安全保护,推动机构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

告别“灰色增强”

最新机构监管情况通报要求,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加大技术系统建设投入,切实提高基金申购资金交收效率,缩短申购资金在途时间。其中,最受关注的突破,在于对场外货币市场基金申购资金交收环节的精细化管控。

文件明确划定了两大关键时间节点,如基金管理人需在基金份额确认日10:00前,将确认数据和资金清算数据发送至基金销售机构;销售机构则需在当日16:00前,将确认成功的申购资金在扣除手续费后划转至基金注册登记账户,后续由注册登记机构及时划转至基金财产托管账户。

“这一规定从制度层面彻底消除了‘货币基金增强’的套利空间。”华北某基金公司代销部门人士向第一财经透露,以往部分销售渠道利用资金在途时间差,通过沉淀资金、延迟划付等方式,为部分投资者提供“超常规”收益,形成所谓的“增强”效应。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