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滴滴与司机对话四小时:除了抽成,司机们还关注什么?(5)

可坐在台下的司机们对此并不买账。有人窃窃私语,“给他一台网约车跑两年他就知道了。”旁边的司机纷纷点头附和。

“司机补贴乘客了吗?”

讨论持续了两个小时,气氛剑拔弩张。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庄家炽突然意识到:“是不是有点跑题了?大家都是冲着抽成问题来的,但最后说的其实是收入。”

在他看来,“抽成成了一个小媳妇,一个出气筒”。无论是对定价的不满,还是对停车收费等乱象的抱怨,都被司机们发泄在“抽成”问题上。其实真正的矛头,始终指向收入。

王哥直言:“在三、四线城市,一块钱一公里,拉猫拉狗都比拉人强。”他认为,特惠单压低了运价,直接侵蚀了司机的收入。

司机代表晶晶举例说:“一个订单本该平台抽10块,变成特惠单之后,你们还是抽10块,但我们的收入却少了10块。等于司机补贴了乘客的优惠。”

司机彬哥言辞更为激烈:“和快车比,我们是不是损失了两折?既然是经济型订单,抽成为什么还和普通单一样?甚至更高?”他要求特惠单必须单独设定抽成比例,“所有的老好人都让你们给当了,我们当无名英雄。”

在他看来,平台至少要让司机的付出“明明白白”,比如在结算页面标明:司机相比快车单少赚了多少钱。“这样乘客也能知道折扣是谁出的,就不会提过高的服务要求。”

除了价格争议,司机们还集中提出服务层面的诉求:取消特惠单5分钟的免费等待,不允许修改目的地,避免司机承担额外损失。

针对“拿了司机的收入,给乘客发放了优惠券”的问题,滴滴平台定价策略的负责人向司机们解释,这是一个误解。“平台的定价是双向的:司机端和乘客端解耦。比如,一个25元的订单,司机拿到20元,抽成是5元。如果乘客用了5元优惠券,他只付20元,但司机仍然拿到20元,只是平台放弃了抽成。”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