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商业频道首页 > 头条推荐 > 正文

滴滴与司机对话四小时:除了抽成,司机们还关注什么?(6)

在他看来,优惠并不是从司机口袋里掏走,而是平台用抽成空间来补贴乘客,以此平衡供需。关于“抽成过高”的质疑,滴滴公布的数字是:月均抽成14%,最高不超过27%。

也有司机提出特惠单不透明,快车单都会有明细,特惠单没有里程明细,“看不到公里数,也看不到时长,什么都看不到,司机就会瞎猜,运价到底是一块还是九毛,为啥不让他知道?掩盖它干什么?”

朱可夫认为,滴滴的抽佣机制“不透明”,每一单的比例都不一样,给人的感觉就是“雾里看花”。他曾在上海从事金融行业,如今经常在视频里给司机们讲解金融学知识。在他的理解里,滴滴的抽成过高,应该参考金融行业的标准。“我认为8%到10%比较合理。现在市场上投入100万元,有8%的利息就已经很可观了。”

而来自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刘远举则提到,滴滴的抽成用来“干了很多活,不光是搜集订单、调配、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在术语上,朱可夫觉得“抽成”这个叫法并不准确,更合理的说法应该是“差价”。此外,他并不赞同平台只公布“月平均抽成”,而应该像“税率”一样设置一个固定比例,“我们想看到的是,每一单平台到底抽多少。”

在他看来,所谓的“动态抽成”就是不透明的体现。他打了一个比方:“卖西瓜要用电子秤,而且市监局可以查。司机和平台之间也是商业关系,也需要有计量体系,也应该接受监管。”

一位滴滴平台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为什么搞得这么复杂?我也不想。但如果抽成一刀切固定在15%,乘客还愿意发单,那么我们肯定愿意用一个固定值。实际情况是,采用固定抽成,司机每天收入会少10到20个点。”在他看来,抽佣本质上是平台调节司机供给的一根“指挥棒”。平台抽成大部分都会以司机和乘客的补贴返还,主要用于支付各项成本费用,包括税费、司机管理及激励费用、安全投入、司机权益保障,还有维持平台运营的产研、服务器、客服等平台成本。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